Photo by Jokin BCN (CC BY-NC-ND 2.0) |
沒有,你沒有提過AZ已經結紮的事情,不過,那個「照理來說」,可能是很多人對於未婚、未生卻想要結紮的男人的刻板印象吧!更何況那真的是他的動機嗎?如果真的是,那又有什麼不好哩?會多為彼此著想,總比什麼都沒想也沒去做,卻「希望」不會出事情好吧。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聊著他跟女友在一對一關係中,需要花許多心力陪伴、照顧,雖然說一對一關係互相陪伴的密度也是可以協議的,也是有一對一關係的伴侶各自過著各自獨立的生活,但總是只有一個伴侶,方向是集中的,不像我們開放式關係有多個伴侶,時間、心力是有更多協議空間,可以分散重量。
嗯...好像有道理。
其實真正會讓我搞不太清楚的是,一段關係怎麼開始?怎麼知道結束?怎麼知道這段關係還在持續中,還是已經遠去?這個伴侶之於我的重量及意義?適合擺放在生命中的哪個位置?當雙方認知不同時,又需要互相了解跟接納彼此想法的不同。
似乎因為沒有明確的一段結束才會開始下一段,使得一段開始之後,有可能就加入另一段,或某一段短暫的開始跟結束,每一段都可能在不同的時間,或因為不同的事情而密切熱烈,或陷入衝突,或暫時疏遠。
我聽過一些重視界線跟規劃的人,會區分得非常清楚,誰是主要關係、優先順序如何且會盡可能確實做到,我可以想像,整理出一套結構跟紀律,有助於穩定跟有所依循。
但是像我這樣沒有特別界線,也沒有特別規劃,而且每個伴侶跟我對彼此關係的認知都不太一樣,例如:某A認為我們是朋友,但我一直覺得有些別的什麼但我還沒搞清楚他好像又不覺得;某B說死了我們不可能是伴侶關係,但是彼此很重要的朋友,我好喜歡對他示愛,也喜歡聽他的回應;某C雖然彼此認知為主要關係,但他有些複雜的情況讓一切並不明朗也無法某程度檯面化......純炮友的朋友就不算了。
總之,我真的有點順其自然的發展,非常有流動感(?),常常不知道該不該相信關係會繼續走下去,會在不放棄跟不知不覺中就一年一年過去。
崔妮 2018/5/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