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實踐者學習-道德浪女讀書會】005場共筆

 【實踐者學習-道德浪女讀書會】005場共筆

許多開放式關係夥伴,會在實踐之外,透過不同管道汲取開放式關係的知識與能量!近來有一群夥伴們,在一同閱讀了開放式關係經典「道德浪女」後,延伸閱讀了臺灣第一本異性戀開放式關係研究論文,並大方分享閱讀重點與心得,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段精華,也別忘了在心裡感謝此些共筆人唷!


浪女讀書會《005場》會後共筆


閱讀範圍:2009年「性解放的出路? 異性戀坦誠的多重伴侶關係之研究」研究論文《第一章 序論(p.1-p.25)》


參與者:喬、含、駿、KEN、三媽、崔妮、Wendy


讀書會日期:2020/11/30


一、會前筆記


-阿駿-

(一)重點摘要

序論中主要分成兩個面向:

第一個是提問,首先指出20世紀後,婚姻有脫離最初目的的趨勢,也就是逐漸不再為了社會規範以及經濟保障為目的,在這種情況下,性、愛、婚姻、親密性之間的連結是甚麼?接著再延伸出如何以性、性階層、性別權力去分析性別不平等?最後是探討親密關係所指涉的親近感、性滿足、愛情,是否僅能集中在同一段伴侶關係中?

第二個是研究方向及資料蒐集,資料蒐集主要是透過網路尋找訪談對象,並且在過程中逐漸確立研究對象的篩選條件,從納入部分隱瞞伴侶的非一對一關係者,到必須以坦承及知情同意為原則,也就是以認同為基礎,再去尋找實踐者的方向去尋找研究對象。


(二)印象深刻的地方

1.在p.8的小結提到:女性多重性伴侶的行為是否就能等同情慾解放的女人?這提問的答案乍看之下會覺得是,但總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情慾解放的核心價值應該沒辦法和多重性伴侶畫上等號,但好像大家都著重於實踐,跟蒐集資料提到的「認同」及「實踐」孰輕孰重一樣,讓我想蠻久的。

2.在p.18的女性主義立場提到:號稱「客觀中立」的知識產生,事實上隱含的均為男性觀點。自己生理上是男生,雖然說不定可以理解尚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部分女性的觀點),但未曾聽聞到的卻很難憑空想像,就像右撇子很難理解左撇子的不便,而且平常不會想到原來這方面左撇子不方便,對於知識的產生均隱含男性觀點讓我覺得很想一探究竟。


(三)目前的疑問

1.在p.13的附註中,提到會觀察女網友在討論版的發言,來判斷是否有類似的想法才主動攀談,想問判斷的標準是什麼?怎樣的言論或行為可以看一個人可能有類似的想法?

2.10位受訪者中,除了坦承跟知情同意,還有沒有其他必要條件?或是其他的篩選原則?


-Ken-

(一)重點摘要

作者由個人感受出發,進入研究所就讀,對多重關係進行了解及研究。

文獻探討部分,說明非一對一關係跟其他議題的區別,因為需要坦承跟知情同意,從此出發,透過女性主義性論戰與性、愛、婚姻、親密性的文獻分析,作者在小結中提出許多提問進行反思,例如,如果不一定導向愛情、婚姻的性或感情,維繫關係的意義可能為何?又想走到什麼方向去?

當然,研究也會有限制,例如實踐者是否覺察,甚至抵抗社會所加諸的污名,是文獻較少看到的一點。

最後,作者以女性主義與「理念認同」且「有實際多重伴侶經驗」為挑選受訪者的標準,而後進行訪談與田野調查。然後作者因為是圈內人,本身有優勢也被攻擊,其中更發現受訪者有隱瞞狀況,因而刪除其不當受訪者。


(二)印象深刻的地方:

1.實踐者很容易陷入非知情同意的狀況,作者本身的解讀是:事實證明,當受訪者對我產生研究者或一般朋友以外的期待,特別是性對象的期待時,有可能促使受訪者選擇較注意自己要展現性愛市場中,比較容易被接受的狀態,也就是單身或未婚。因為,當我事後進一步詢問翰強為什麼要隱瞞我的時候,他覺得一方面我們不夠熟,他本來就不會跟不熟的朋友透露已婚狀態,另一方面他也的確擔心我知道他已婚之後,會不願意跟他發生性關係。

心理狀態(擔憂或恐懼什麼)與身心需求,我認為也是可以切入的點,在不評價任何人的行為下,可以更清楚為何有人不知情同意。當能夠接觸他人的恐懼,對於推廣開放式關係可能會更順暢。


2.Sheff(2006)發現實踐polyamory的男性大致發展出三種順從或抵抗霸權陽剛特質的類型。其中,較偏向主流霸權陽剛特質的男性,大都認為自己只會是異性戀且有恐同焦慮,即便承諾維繫平等的多重關係,仍比較容易忌妒,甚至無法接受伴侶跟其他男性的情感關係,而會認為「只是性罷了」,而polyamory對他們來說,比較像是實現性幻想或證明性能力的方式。其二,由於polyamory實踐者大都為中產階級,較具備傳統男子氣慨的勞動階級男性在社群中有被排斥的狀況,或是被預設為「比較大男人而實踐能力有問題的」,同時,雙性戀男性也較不受到歡迎,認為在男多女少的市場生態中,兩面吃香引人忌妒。最後一類,是一群抵抗霸權陽剛特質的男人,或許滿足性需求是大多數人的動機,但他們則認為情感關係更加重要,或許仍會受到忌妒的情緒困擾,但他們都更願意嘗試維繫坦誠的關係,而在情慾需求或性別特質方面也較中性,甚至能與男性之間建立緊密的情感。

第一,聯想到傑克事件,純粹來社群證明性能力與獵奇。第二,我個人很有這樣的感覺,因為自己對於性愛可接受陰柔男以及女生(我很想當雙性人)。第三,這樣的人,比較能夠在社群生存。但我也在想,拆框同溫層似乎很厚,到底如何打破同溫層,讓我們更有力量去改變他人,更自豪地站出來,是我一直努力的。


(三)目前的疑問

1.在p.7提到從親密關係提到紀登斯:如同Giddens(1992)認為,隨著公領域的民主化,親密關係等私領域也會隨之民主化,而民主的親密關係又能影響公領域的民主,他認為親密關係將逐漸發展成純粹關係(pure relationship),也就是伴侶關係的維繫並不是因外在的社會制度因素,而是因相互的自我揭露、溝通,具有高度的自我覺察,欣賞對方的獨特性,對彼此全然的開放,而達到平等的親密關係,並且,性關係也脫離了生殖的目的,而具有創造性、追求互相的愉悅。

我不太理解這一大段的轉變過程,然後什麼是民主的親密關係?這一大段落的描述,跟標題二十世紀後的親密關係轉變:性、愛、婚姻、親密性,關聯性又是什麼?我認為作者可能因為篇幅太少,沒有完整的描述到。


2.在p.10提到這類polyamory的論述缺乏權力議題的探討,也忽略情感及慾望也是建構於特定的歷史及權力關係中。這些自助手冊反映的是現代西方、白人、中產階級的親密關係意識型態,忽略了種族、階級及不同文化並非用相同的方式看待親密關係(Haritaworn et al, 2006)。

在作者所訪談的對象中,似乎都是中產階級,如同道德浪女所寫的背景,也都是西方中產階級觀點。我在思考的是如何讓遊民或低階層民眾,如何實踐開放式關係,他們如果實踐這關係,會不會門檻更高?會不會更被汙名化?實踐開放式關係,不該分種族/國籍/性別。實踐者本身,會不會看不起這些人?會不會看似友善,但其實非常傲慢?


-三媽-

(一)重點摘要

遇到的狀況。儘管時隔十一年,我想今日若要做此研究,遇到的問題相異不大。


(二)印象深刻的地方

我印象深刻的地方:笑容、常掛在嘴邊的感情故事,以及...我覺得蔡舜柔本身就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存在。


(三)目前的疑問

我目前覺得最大的疑問是標題,以讀完第一章來說,覺得著墨在性解放相關的內容並不多。


-Wendy-

(一)重點摘要

作者以自身故事作為研究起點,成長過程中便對性、愛、親密關係及其交互作用感到好奇,研究所認識了多重伴侶的概念,彷彿為長期的追尋找到解答,遂投入此概念的研究。

文獻探討中,作者清楚說明多重伴侶關係的核心價值「坦誠」與「知情同意」,帶出女性主義者對於性、性階層、性別權力的諸多論戰,探問坦誠之於親密關係的影響,與多重伴侶關係維繫的意義。並藉由探討相關研究,說明研究的限制,例如實踐者性別建構過程對實踐歷程的影響等。

關於資料蒐集原則與過程,多重伴侶關係在社會不被認同,被病理化、視為缺乏道德感或情感失功能,因此作者利用網路的便利與匿名性,取得信任,並以「理念認同」且「有實際多重伴侶經驗」作為挑選受訪者的標準。


(二)印象深刻的地方

印象最深刻之一,是作者受邀至研習活動中分享網路性愛的田野調查時,因為在網路上徵求有此經驗的男性網友同台分享,而收到了某男性網友來信。赤裸裸的惡意,就連只是個讀者的我讀來都臉頰發燙。這些謾罵、負面的言論,也恰好展現出一般社會大眾對於性和性別權力的刻板框架。

印象最深刻之二,關於受訪者的欺騙/隱瞞。一位作者認識兩年的男性受訪者,表明樂意受訪、協助作者的論文,然而即使作者本身特質為廣泛接納、不對他人進行價值批判的,這位男性受訪者仍然隱瞞了其已婚的狀態。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作者在這個段落中,精準描繪出受訪者的期待。作者對該事件的分析讓我對應到自己尚未認識開放式關係前,處理類似情況時的選擇,也因此這段讀來十分有共鳴。


(三)目前的疑問

在p.7中,提到Giddens對於親密關係的看法。Giddens認為,「隨著公領域的民主化,親密關係等私領域也會隨之民主化,而民主的親密關係又能影響公領域的民主」。這段文字讓我無法理解,親密關係等的私領域如何「民主化」呢?民主的親密關係又如何影響公領域的民主呢?


 -喬-

(一)作者的提問

1.台灣有這樣的關係存在嗎?長怎樣?人們如何進入poly,為何進入?如何維持,如何運作?有什麼發現?實踐poly會遇到的阻礙?


2.poly中遇到的權力關係為何?


3.poly如何扭轉性別不平等的親密關係?有什麼解放性?有哪些限制?(特別區分對女性有哪些解放與限制,和對男性有哪些解放與限制)


4.個人如何掌握決定自身的情慾選擇,如何維繫平等關係?(性解放的個人實踐層次)


5.是否有條件發展出改變既有社會結構的集體運動(社會結構層次)?


6.性如果不一定導向愛情、婚姻,那麼親密關係如果不一定導向愛情、婚姻,那維繫關係的意義可能是什麼?


(二)喬的疑問

Q1: 作者認為性別不平等是什麼?在2009年、在台灣。


Q2:作者談的性解放是指什麼?

A2:1960-1970年代的性解放運動,批判婚姻和一夫一妻制是私有財產的具體實現,因此認為社會的解放必須包含情慾解放。強調個人追求性自由。(p5)


Q3:poly跟性解放的關係是什麼?

A3:poly承襲性解放的思想,但除了性解放強調個人的性自由,也注意到關係中的性別權力議題。(p.11)


Q4:為什麼poly強調坦誠和知情同意?沒有別的共同價值嗎?這兩點的重要性是什麼?誰說的?

A4:

1. 不誠實和不知情同意的多重關係很常見,為了排除以便定義研究目標

2. 在研究過程中~因為讀到談女同志poly的文獻,無關坦誠與否。作者想要加以區別。(p.16)


Q5:坦誠和知情同意如何促成平等的親密關係?


(三)文獻部分的摘要


1.性別不平等是如何產生如何維持的?


麥金儂:異性戀關係就是男性對女性施展權力的地方。性是男性權力的建構來源,女性與男性性交,她的性就受到男性的操控和定義。


魯賓:性別的不平等不是來自男性對女性的性掠奪,而是「正常的性」壓迫「其他的性」。正常的性就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不正常的例如同性戀、性工作、BDSM等。怎麼壓迫?透過法律和社會觀感來鞏固權力不對等。Rubin把這個稱作「性階層」間的壓迫。


作者:麥金儂沒辦法解釋就算不跟男性性交,一樣有男性權力的壓迫,例如職場玻璃天花板。而且對異性戀女性來說,跟男性打砲=被壓迫,也未免太絕望。但是魯賓講的「不正常的性受到壓迫」,也沒辦法解釋性別權力的存在,例如同樣跟很多人上床,男女受到的評價和阻力就不一樣,要怎麼解釋?


2.親密關係民主化


婚姻原本是基於經濟考量的社會關係,激情的愛是在婚姻之外尋找的。19世紀工業革命,都市形成,工作的地方-生活的地方被分開,以及消費主義和個人主義的興起,我要自願的和我找到的人戀愛,我要在這個關係中得到愛,親密感,和激情的性,我要打造美滿的婚姻...這時候激情的愛和婚姻才開始有關聯。


紀登斯認為,隨著公領域的的民主化,親密關係等私領域也會隨之民主化。而且紀登斯還很大膽的提出,關係的民主化,例如從親密關係到親子關係的民主化,能影響公領域的民主。


3.研究對象的界定

(1)坦誠的(不同於其他文獻討論女同志多重關係)

(2)知情同意(就算沒有在實踐 但認同自己的對象有多重關係)

(3)長期的伴侶關係(排除性冒險群體)

(4)以異性戀為主題,但不排除雙性戀

(5)不排除已婚者

(6)有實踐多重關係經驗


二、讀書會內容


(一)文本討論

1.Sheff談的三種實踐男性類型,拆框支持和培養的似乎是第三種

2.consensus翻譯成知情同意合理嗎?或是應該翻成「共識」?

3.跟主要伴侶坦誠and知情同意為前提的意義是在確立討論對象


(二)引用文獻細讀

1.Jamieson:親密關係的建立不只是滿足愛情三角理論,而是包含社會文化關係,例如跟一個人交往很有面子,或是爸爸媽媽很喜歡,是會影響到親密關係的意願的。

2.Mackinnon認為女同志社會才能讓女人擺脫性別壓迫。但→(1)女同裡面也有權力關係,也有父權。(2)承認異性戀的現實存在來談怎麼解決問題。(3)關係中除了性別壓迫之外也有階級和族群的壓迫。


(三)延伸討論

如果這篇文章想討論多重關係是否有促進性別平等的可能性,那麼我們首先需要知道性別不平等是否存在?如何存在?接著才能討論多重關係的實踐如何可能打破不平等?我們的實踐中是否有經歷過抵抗不平等呢?


(四)台灣2020年女性有受到壓迫ㄇ?(喬)

阿駿:有。男性升遷明顯較容易,是預設要升遷的人們,而女性如果升遷是因為長得漂亮或關係好(自身經驗)

崔妮:公開談開放關係被問「不會覺得自己身體很髒ㄇ」(自身經驗)

KEN:大致上沒有。

Wendy:女性同仁生小孩就預設職位被取代,長輩和社會對女性期待要進入家庭(文化)。

含:小孩跟男生姓、過年要回男性家(文化)。

三媽:已婚女性墮胎要伴侶同意(法律)。

喬:YES。1.性暴力95%受害者是女性。2.結婚生子需要離開職場的大多是女性。3.無時無刻被要求提供關注溫柔等情緒勞動


(五)身為poly社群成員,或實踐多重關係中,大家覺得自己有在對抗性別不平等嗎?(境含)

KEN:支持同事請生理假,見到對未婚女性同仁貼標籤會吐槽。(Ken補充:或是工作分配/薪資協助爭取)

(活動後個人思考:我比較常先站在人的角度,再去思考性別,例如這個人身體不好需要協助,那我不會因為他或她的性別而有差異,但社會大眾常常會協助女性而非男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我對抗性別不平等的準則)

境含:在職場坦白出櫃,對抗正常的性,正常的婚家制度。會直接說女友也有其他交往對象,也有上床,對抗對女性的性壟斷。

三媽:得到筆戰的支持。

阿駿:實踐每次的積極同意,讓對方知道對方有接受和拒絕的權力。

Wendy:對內的。跟男友的關係在開放之後趨近對等。對自己的性別角色有反思,原本自認是支持、陪伴的角色,開放關係之後變得可以討論。提供開放關係的選擇給身邊的朋友,提供不只傳統婚家關係的選擇。

崔妮:很長一段時間用兩個身份,在poly議題用研究者身份而非實踐者。隨著家庭關係進展和職涯發展的改變,才慢慢少量出櫃。


三、下次見面

(一)讀完剩下的整篇論文。

(二)對引用文獻有興趣者:三媽準備Jamieson,喬準備Giddens,幫大家摘要介紹。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交換日記讀者來稿】2020.11.23  #K

關於比較與焦慮 

開放式關係,是一個選擇,如同一對一關係,是一種選擇,對我而言,沒有好或不好,僅有合適或不合適於自己及伴侶。

個人經驗中,我通常不過問伴侶要找誰出門,對我來說,這不是逃避,而是讓自己心態上舒服一點。

我也很明確知道自己的焦慮來源是(比較),不論是一對一或開放關係,只要加入了比較因素(例如誰比較高帥,誰比較有錢之類,或是比較其他項目),我就會感到焦慮。我個人不會比較,也期待對象都不比較。

舉實例:近期有伴侶說要跟某位男生發生肉體關係,我很開心她的誠實,但因為男生我也認識,只是沒有到很熟悉,因此就會有點焦慮。這是我要處理的課題。

面對伴侶可能的焦慮,我的作法是讓她知道自己獨一無二,不會誇讚其他伴侶。每段關係對我來說都是獨特的,都值得珍惜的。

K 2020/11/23

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實踐者學習-道德浪女讀書會】003場共筆

 【實踐者學習-道德浪女讀書會】003場共筆

許多開放式關係夥伴,會在實踐之外,透過不同管道汲取開放式關係的知識與能量!近來有一群夥伴們,一同閱讀了開放式關係經典「道德浪女」後,大方分享閱讀重點與心得,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段精華,也別忘了在心裡感謝此些共筆人唷!


浪女讀書會《003場》會後共筆

閱讀範圍:道德浪女第三部

參與者:喬、han、小光、駿、李品毅、K、浪浪、三媽

讀書會日期:2020/8/24


會前QA

Q1:你會怎麼描述第三部的內容給你朋友聽?

K)如何開放關係,並與伴侶對話及共處。在越過道德邊境後,我們要學習面對真實的自己,嫉妒跟衝突在所難免,第三章將為我們解惑。

(浪)開放關係裡,遇到的挑戰,大眾公認最棘手的問題:包含忌妒與衝突。

RC)第三部是在告訴讀者,開放式關係容易遇到的情緒與衝突,還有擁抱情緒、面對衝突的方法,我覺得講的內容其實不侷限於開放式關係,在一對一關係中依然重要,傳統關係常致力於將人塞進框架裡,在乎「應該」而不在乎「感覺」,然而我認為這段講的是建立關係的重要基石,從自己對自己,到一對一,多對多,都適用。

(光)我會跟朋友說,《道德浪女》第三部描述了情感議題的核心關鍵。

(毅)不論是經營什麼關係,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任何關係都非常值得參考這個部分,往往也是一段關係破裂與存續的關鍵,推薦!

(翔)嫉妒及衝突-這似乎是跟人相處就一定會遇到的問題。不只是在感情的方面,任何的人際關係之間這都是每個人會遇到的問題,或許我們有自己解決的方法,或許逃避這樣的感受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但如果願意在這方面有所提升,這個章節提供給我們許多有效的方式來面對嫉妒、處理衝突並提出一些達成協議的有效方法。

(三媽)無論堅守一對一關係或是開放式關係實踐,我覺得《道德浪女》第三部講述的內容,適用於每一位在關係裡的人,特別推薦給總是在關係裡覺得負面的朋友。這部分主要講述的是關於關係中最容易讓人負面的部分-忌妒與衝突,書中不直接教我們如何解決這些負面,而是引導我們面對。

(駿)第三部所提到的內容主要是在說明與人產生連結實際上所會遇到的問題,以及實際上的解決方式,包含察覺自己的情緒、溝通、達成協議和開放既有關係,既然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無論是什麼樣子的關係或是問題,也許都能在第三部找到解決問題的開端,尤其是第15章〈嫉妒地圖〉,能讓自己更能了解自己的情緒並與之共處,是一輩子都要好好面對的問題。

 

Q2:請對作者提出至少一個關於第三部內容中你的疑問。

K)在擁抱衝突中,我只有一個疑惑,我從4年前漸漸走入開放式關係後,不曾跟任何伴侶吵過架,或是說,沒有任何衝突。我的方式是,維持不太黏膩的關係。但文章的前提是,吵架是必須的。
如果我來調整文章,我認為是大量溝通是必須的,不要擔心吵架。
因此,我的提問是:大家認為吵架是必須的嗎?

(浪)忌妒的原因有很多種,也包含每個人的個性,你們心中,覺得怎樣特性的人最不適合走開放關係或是他的忌妒處理很差?要是他沒辦法度過,要怎麼陪伴他?

RC)嫉妒看起來有點被當作關係中會遇到的麻煩,必須解決,我想問作者,嫉妒既然存在,或許有他能帶來的好處吧?好處會是什麼?如何在處理嫉妒的同時留下他的好處?

(光)p.220「治好不被愛的恐懼有一個方法,就是記得愛人的感覺多麼好。如果你覺得不被愛,而你想要好起來的話,就去愛某個人,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對這個作法頗有疑問?
如果愛的對象感到困擾或完全沒有辦法給予正面回應,那是否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毅)開放既有的一對一關係時,一個本身不認可開放式關係的人,是否真的有機會可以開放成呢?還是成功幾乎都只有在雙方對這樣關係的價值取向是認可的時候,一段封閉的關係才有可能開放呢?

(翔)好奇一些有伴侶的開放式關係怎麼去平衡自己很難去探索到新對象,而伴侶可以有各種探索跟實踐的這種不平衡感?這對我來說似乎不像是一種嫉妒的感受...也不會引起衝突,就有一種失落感,似乎也不是伴侶能共同面對的,好奇其他實踐者如何去處理這樣的感受。

(三媽)請問到底甚麼是忌妒呢?我覺得我是個愛比較的人,但我好像不怎麼會忌妒?還是我搞錯忌妒的意思了呢?在讀第三部的時候,不太覺得自己是會忌妒的人,不是很切身體會這樣子的情緒?

(駿)作者對於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似乎就是以誠實與自己情緒相處,以行動的方式找到出口,但在心態建立上,最中心的想法是什麼?

 

Q3:請推薦1-3本想在這個讀書會一起讀的書,並說明為什麼想在這裡一起讀。

K《夾縫中的女人》,描寫女性第三者的處境與心態,我認為其實小王或小三都是夾縫中的角色,也許這本書搭配道德浪女,許多問題可以有方向解答。
在書中有一段話,很有意思:「我很清楚我想和男人發展什麼樣的關係。與其他感情相比,婚外情更接近我想要的理想狀態,可能是因為不需要為了小事情爭執,保有自我也不成問題,兩個人真的是站在同一邊的。這不正是我們在兩性關係中想要的嗎?男人不是對立的一方時,我可以與他共度一些時光。這個情人不是我們的對手,因為他不需要非得擁有我。他已經有了別人,就不需要擁有你。」
當然,我不認為第三者是道德的,但只要彼此都同意,也許是更棒的選擇。閱讀此須,應該可以更理解不同角度的第三者心態。
《我們為何戀愛?為何不忠?:讓人類學家告訴你愛情的真相》
這本書的序言中有以下描述:本書解析了「誰會愛上你,你會愛上誰」的祕密。事實上,我的研究表明,多巴胺、血清素、睪固酮和雌激素這四種化學物質,決定了人的四種基本性格類型:開拓者、建設者、領導者和協調者。我認為可以從這些研究,看看哪些類型的人適合開放式關係。

(浪)《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在讀書會總能得到很多能量或想法,正像滿滿,要是讀點療癒的書,感覺會更正向。

RC)我想選 Urban Tantra, Barbara Carrellas 這本書,他是講譚崔技巧的,目的是加強性愛的張力和連結,內容也包含各種性傾向與癖好,我跟讀書會的大家還不熟,不過感覺上大家是享受性愛並熱衷實踐相關知識的,所以覺得大家或許會有興趣。

(光)《情欲徒刑》,因為死床議題很常見,在我個人所知的樣本數中,好像沒有長期伴侶不死床的。似乎是在長期關係中的人勢必會面臨的議題,很值得大家一起來交流探討。

(毅)推薦《關係花園》,可以很好的替道德浪女這本書中的與嫉妒與強烈情緒這兩個部分最很棒的補充,更多的實踐描述。直接複製波栗推薦書目中的本書介紹:內容並未直接討論開放關係或多重伴侶,但關於伴侶關係的本質、內涵、期待與界線,有時十分深入與警醒的討論,尤其建議閱讀第11章到第14章。

(翔)《交涉的藝術》這次的讀書會討論的章節,很大一部分都在討論協議,在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跟混亂做朋友的方式來探討在商務上怎麼做出對雙方有利的協議,(作者將交涉過程,比喻為爵士樂演奏。)而感情務實上其實同樣可以運用,提供給大家參考。
《單向度的人》這是讀書會前看到的推薦書單的選書之一。會經營開放關係的人一定的程度上都有著渴望自由的靈魂,這本書讓我們了解這社會的枷鎖會是怎樣的形式,可以讓我們更加確立我們要追求的自由究竟是什麼。

(三媽)《愛的藝術》,作者弗洛姆用哲學的角度理性分析關於愛的行為,我自己很喜歡書中的切入點,也覺得這樣子的切入方式有助於我們理解和實踐開放式關係。

(駿)《當你所愛之人有特殊性癖》
面對性癖如果能以開放討論的方式再搭配書本,或許能事半功倍,更勇於接受或認清自己的性癖。

 

文本/經驗討論

第十五章 嫉妒地圖--什麼是嫉妒?你的嫉妒長什麼樣子?

 

(光)

嫉妒:你和別人做某件事我不開心

羨慕:你和別人做某件事我不會不開心 只是想要

 

(三)

自認不太嫉妒 也不太羨慕 但是會很想參與

得到訊息可以有滿足感

 

(喬)

羨慕想要別人有的

嫉妒不想要別人有他有的

 

我的嫉妒:

對未知的害怕

自卑被觸發

害怕被拋棄

 

我會很理性地指出一大堆對方沒做好的事情,變成在事務上辯論,但其實是情緒

 

(駿)

小劇場很多

某些部份很自卑

害怕被取代 怕對方離開

 

K)事後補充

怕自己比不過別人或失去自己擁有的

 

第十五章   嫉妒地圖--你如何面對嫉妒?

 

(毅)

「我覺得把我不如別人的地方告訴你很羞恥,但還是想告訴你。」這句話講出來就氣氛軟化了。

 

(三)

寫出來之後,因為有不只一個夠親近的人,丟給三個人分別詢問。

開放關係讓自己有比較多資源。

 

(喬)

忌妒感是一個尖叫的小孩 想要被看見 跟他待在一起 安慰他 就會好很多

 

K)事後補充

承認自己會嫉妒,也願意跟伴侶或喜愛的人分享自己感受與期待

然後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跟生活,會漸漸減少嫉妒感

 

預防跟治療

預防:好好照顧自己,建立關係的珍惜點

治療:伴侶出去約會的時候,和情緒跑出來的時候

 

第十六章 擁抱衝突、第十七章   達成協議

 

(光)

否決權。「你的伴侶我不喜歡可以有否決權嗎」

男性這麼難找約會對象 你還要否決權

 

(喬)

關於否決權。小男友沒有否決權 關係確實是存在不平等的。

男友約會對象我很瞧不起 後來的解決方式是直接跟對方建立關係 以及減少見面機會

 

關於沅晟消失沒跟境含講一聲

小光說「就算要跑路也要講一聲吧 可以借你一點盤纏啊」

真是打中我

 

K)事後補充

如果愛是無限的,否決權就沒有存在,因為彼此都有更多選擇,而依照文中所說,剛交往的可以有否決權,交往久了,也許就不用否決權了。

 

第十八章   開放一段既有的關係/其他話題

 

(毅)

東南亞人在okc上面寫non-monogamous的很多。


隨著閱讀的增加,參與者們開始延伸其他文本,也回頭觀照自身狀況。而在嫉妒、衝突與協議的討論中,也有許多「需要先面對、照顧自己,並向伴侶承認心情」的感想,提供另一個視角來處理關係中的事件。期待其他場次的分享,也謝謝看到這邊的你。

2020年8月15日 星期六

【實踐者學習-道德浪女讀書會】002場共筆

許多開放式關係夥伴,會在實踐之外,透過不同管道汲取開放式關係的知識與能量!近來有一群夥伴們,一同閱讀了開放式關係經典「道德浪女」後,大方分享閱讀重點與心得,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段精華,也別忘了在心裡感謝此些共筆人唷!

 

浪女讀書會《002場》會後共筆

閱讀範圍:道德浪女第二部

參與者:喬、han、浪浪、李品毅、K、小光、駿

讀書會日期:202083

 

前情提要《【實踐者學習-道德浪女讀書會】001場共筆》:http://polyamory-tw.blogspot.com/2020/08/001.html

 

謝謝各位的參與,身為這場導讀的我,討論中間有一度當機說不出話,因為大家給的想法太精采,不得不停下來咀嚼。真是值得珍惜的時刻。(喬)


【第一部複習】

為何自稱浪女?(第一章)

當一個男人幹很多人,我們稱呼他種馬、player,這些字裡面都有羨慕的意味。不過當一個女人幹很多人,我們怎麼稱呼他們?破麻,破鞋,公車,蕩婦。裡面可是一點羨慕都沒有。性解放運動的人認為,性本身,以及由性所驅動的愛,是世界上良善的基本動力。所以要把「浪女」這個詞奪回來,重新賦予他我們想要的內涵。歷史上把稱呼奪回的例子很多,例如酷兒運動,也都是非常政治化的例子。

 

浪女想要挑戰的是哪些迷思?(第二章)

關於戀愛,很多我們理所當然認為的「應該」,都是文化的產物。意思是,是社會教我們的,是我們的爸媽、學校課本、同學、小說電影、讓人羨慕的大明星、社會透過這些管道把各種應該教導給我們,其中有些是實用的資訊,有些則是值得好好檢視的迷思。這些迷思包括:「做愛很多是不道德的」,「做愛很多就是性成癮」,「長期的一對一關係是唯一真實的情感關係」,「只有在承諾的關係裡發生性行為才合乎道德」,「愛一個人就多少有權力控制他」,「嫉妒是無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以及「與他人交往會減低原本關係的親密程度」。第二章好好的把這些迷思拿出來討論。

 

【第二部開始:浪女的實踐】

愛是不是有限的?(第八章)

我們被教導想得到愛需要競爭,愛是有限的,要努力爭取才不會被搶走。在這套信念下,如果你愛第二個人,對第一個人的愛勢必會減少。但這是真的嗎? p.117很精彩,可參考原文。如果愛是無限的,那我們感覺到的匱乏感是哪來的?真正有限的是這些東西:時間,空間,物品,和...體液。但如果認清有限的是這些,其實剩下的都是處理策略的問題而已。

 

>>>> 討論:很深入的討論大家對於「愛是無限的」的看法,發現分成無限派和有限派XDDD

 

技術:成為一個厲害的浪女要學會哪些事情?(第九章)

其實並不是性愛技術哈哈。

  1. 溝通,溝通要先學會的是怎麼讓對方感覺到你有聽見他。
  2. 脆弱的時候,我們都害怕開口,好像求來的關愛就比較不值錢。我們也會因為害怕被拒絕而不敢開口說出自己的需求。溝通的第二步,就是說出自己的情緒,和說出自己的需求。
  3. 第三件事情,就是有效的傳達愛和承諾,給重要的人。
  4. 第四個,設定自己的界線。我們都有過因為溫柔而順著對方,結果自己的不舒服慢慢累積的經驗,應該也很多人有過累積最後爆炸的經驗。所以學會拒絕才那麼重要。拒絕不只是說出不,更是對自己的感覺時時刻刻檢視,知道自己哪時候不舒服了。當你能明確的拒絕,你的同意才更有重量。

除了這四樣最重要的,還有一些:規劃時間,探索自己的成見,掌握自己的感覺,學習從翻船爬起來,以及說實話。

 

浪女就是來者不拒?(第十章)

在開放關係裡,因為沒有人擁有別人,所以界線尤其重要。

在界線之內,你和你自己的情緒得和平共處。意思是,當你感到吃醋、不安全、害怕,沒有人有義務要做出改變來解決你的情緒。

只有當你先認識到情緒是自己的,你才能做出不侵害他人界線的求援。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表示你必須靠自己唷。這部分可以看一下p.141

在界線上,則是伴侶之間的關係。這部分我覺得我們談過非常多非常深入了,就先不多說。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提到在不同關係裡你會扮演不同的角色,你成為的每個角色之間和關係之間的界線互相碰觸的時候也會發生有趣的事情。

關於浪女的獨立性和主動性,p.146的自白非常精彩。


 >>>> 討論:倒垃圾跟誠實分享感覺有什麼差別(喬)

是否有表達自己的期待。(K)

自己先處理過。例如從語氣和態度,以及可以清楚說出負面情緒的來源。(光)

能表達出憤怒之前的其他初級情緒,例如恐懼、悲傷等。(毅)

能表達自己只是需要抱怨,沒有要對方負責。(K)

  

>>>> 討論:講出情緒,就算自己處理過了,還是可能被對方當成情緒勒索?(光)

需要說的人界線明確,聽的人也不把對方的情緒往身上扛,情緒勒索要放在關係脈絡裡面討論。(喬)

容易把別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責任,覺得自己被指責做錯什麼事,然後就生氣。(han

同上。(駿)

需要認識到不是一定要有人犯錯才會有情緒產生。(han

  

>>>> 討論:大家都很會獨處ㄇ(han

冥想兩小時。(毅)

爬山和運動。(光)

假獨處和真獨處。(喬)

看書/看電影/自慰。(K

很難把意識投向自己的內在,都在彈吉他看書看漫畫。(han

只有洗澡其他都在假獨處。(駿)

有一段時間沈迷交友軟體,很害怕獨處的感覺,最近試著給自己時間,練琴練琴(假獨處)。(浪)

 

可能不道德的浪女(第十一章)

-賺取徽章和得分

-長久以來都從事無共識的非一對一行為

-拒絕隔絕措施的人

-承諾做不到的事情

-為了傷害人而跟別人做愛的報復性愛

-不誠實

 

>>>> 討論:這些爛事大家做過哪些?(喬)

全部都做過,說謊騙對方,是因為不敢講,因為不想花時間處理衝突,或是沒有能力處理。(han

要用身體記得,說出來是不可怕的。(毅)

亂給承諾未必不道德。(光)

欺騙過前男友。(浪)

 

調情,安全性行為,怎麼教小孩(第十二至十四章)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p.158浪女現身,上次讀書會有談過,也是社團裡面的月經題,到底哪時候要對約會對象出櫃?書裡的建議是:越早越好。

 

經過了第一章中浪女的概念、揭示浪女所面對的情境,第二章踏入浪女實踐的起步。立刻面對的是如何準備自己,以及一些不太好的榜樣(笑)。相信能讓經驗豐富者會心一笑、初實踐者豁然瞭解些什麼、希望實踐者有個心理準備。期待其他場次的分享,也謝謝看到這邊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