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交換日記】起點 #Rabbit

Photo by Schmeegan, CC BY-NC-ND 2.0


崔妮:

一邊研究這禮拜的講座簡報要怎麼處理,突然想起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可以接受非一對一關係的起點(遠目

多年前的情人,要離開我到另一個城市打拼,在要分離的前幾週,不斷的討論到分開以後,會想念對方等等的情緒。不知道怎麼回事,我突然說了一句「如果你很寂寞,想在那裡找個人跟你平常吃飯約會的話也可以呀,如果你遇到了新的人,跟我說就好了,我可以接受。」

接著對方就生氣了,氣著對我說「妳是不是自己打算這樣做?」

那一次的討論不了了之。

結果,後來他還是在另一個城市有了新的情人。我知道的時候,感受到的並不是被劈腿的憤怒,而是「我都已經說要你跟我說了為什麼你還是選擇瞞著我」的無力感。

一樣是不舒服的感覺,但我很清楚二者之間的不同。但我那時候還不知道「開放關係」的詞彙,只隱約感覺到「對方不只有我一個人我應該也可以接受」。

在那之後,也跟其他人交往過,有些人是還滿喜歡、差一點就正式交往的床伴,也發生過許多類似的事情,當對方事前說過要去跟別人見面的狀態下,通常我都能立刻釋懷,但當對方發生了隱瞞的狀況,我則會不高興上好幾天。

只是,即使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裡,也盡力的與對方溝通,還是常常得面對同樣的情況呢XD

by Rabbit 2017.05.22

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交換日記】每段關係都獨特,特別在分手時 #崔妮

Photo By Phoney Nickle ( CC BY-NC-ND 2.0 )
Rabbit: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種場景,有兩個兒子或女兒的家長,如果其中一個孩子因為各種原因死掉了,旁人有一種安慰是不到點上又沒良心的講法:不要難過啊~沒有A孩子,你還有B孩子啊~不要太難過了~


如果我是那位家長,不知道會不會由悲轉怒想找個東西從對方頭上K下去,兩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難道B只是A的替代品嗎?失去A本身就是失去A的難過痛苦,跟B有什麼關係?難道要兩個孩子都失去了,才有資格為孩子難過到底?


這大概就是開放關係者碰到跟其中一段關係分手,然後旁人自以為關心但實在安慰不到點上的心情了。別人不知道我是開放關係的話也就算了,如果知道,卻可能會講出類似這種話:


為什麼你會很難過?反正你不是還有其他伴侶嗎?


=.=........


所以,伴侶關係只是免洗碗,用完丟了一個,再拿另一個就行了,是嗎?
原來,講這種話的人這麼工具性的去思考人與人的關係跟情感,對於自己跟伴侶之間的相處,不會培養出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關係或默契嗎?至少感覺或互動,總不可能跟每個人都一樣吧?不同的人或關係帶來的意義也不太一樣吧?


雖然說,每段感情的破裂都痛苦,痛苦會來自破裂本身沒錯,每段關係也都會有它難解或難講的部分,當你一次只有一個伴侶,似乎大家對破裂的失落(不管是一般交往或劈腿或當小三,至少期待值都是一對一關係)更能同情、理解,但是當你一次不只一個伴侶,不只會被認為不會忌妒、吃醋、情緒穩定,還會被認為結束一段關係不會難過,我真的受夠了,但也只能忍耐著受夠的感覺,因為能懂的人並不多啊,又不是大叫出來別人就會給拍拍的事。


就像你說的,我們努力抱著樂觀的態度實踐開放式關係,但有時也一邊跟早已內化的刻板印象或猜測想像搏鬥,可以忌妒嗎?可以吃醋嗎?可以情緒化嗎?可以難過嗎?可以對關係感覺不安嗎?可以......


崔妮
2017/5/18

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交換日記】我只要和她在一起 #Rabbit

Photo by Aurélie Berne, CC BY-NC 2.0



崔妮:

當然,部分的人的確是因為還在摸索與學習,才會犯錯,但人有百百種,有些人,其實就只是使用著開放關係的名詞解釋,來作為自己瀟灑遊戲人間的簡易說法,會說「反正我們已經開放了啊。」。

我的個性其實絕對稱不上好相處(雖然大家都覺得我是個溫和的人),跟人講話經常覺得累,不想講太多字句,所以日常生活中,還是會宣稱我沒有男朋友,只會對比較親近的人,或是在聊天會上,談起他們。

或許,是因為曾經有一個已經公開的情人,彼此間也約定好是開放關係,在一起的一年多間,我忙於學業而無法與別人約會,但他卻另外與不只一位女性嘗試建立關係、搞曖昧,最後對我說「我不要開放關係了,我只要和她在一起。」,灑脫的離開了我所在的城市,留下我面對他離開後的殘局。

這個殘局,包括我必須與我身旁的人說我們分手了,也包括我無法痛快的喊出「我們本來是開放關係但是最後他選擇回到封閉關係」,以致於我必須壓抑更龐大的情緒,僅僅洩出一小部分的訊息,溫婉接納旁人完全安慰不到點上的善意。

那個人,在知識的認知上,非常清楚開放關係的定義。以致於我後來遇到相同知識厚度的人,反而會提高戒心,同時也對於公開關係這件事,抱持著”反正總有一天還是會結束,懶得說了”的心態吧。

妳說「我們不只是改變自己對伴侶關係的觀念想法,同時也在改變或學習如何在這個預設一對一關係的社會中,發展跟維繫自己的開放式關係。」

現階段我正在努力抱持著樂觀的態度來維繫自己的開放式關係(笑)。

培養想法、調整作法,都是經營關係中常見的發展過程,只是開放關係中雖然有「開放」兩個字,摸索與學習的管道卻超級封閉呢(再笑)。

by Rabbit 2017.05.16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20170602開放式關係聊聊天(台南不定期場)




只有一個情人,都會想找人談談了,更何況我不只一個!?

開放式關係中的各種狀況,不一定可以與平日好友互訴,「開放式關係聊天會」顧名思義是一個聊天會,所以每個人都要講話、也都要聽別人講話,總有一個機會,能夠好好聊聊開放式關係這件事。

徵求對象(至多 7 人):
1.認同or曾經實踐or正在實踐(包含溝通中)開放式關係的人。
2.對象是異性戀或性傾向包含異性戀關係者。

註:開放式關係-與主要伴侶知情同意的非一對一關係。

時間:06月02日(週五),下午 18:30 - 20:30
地點:台南市區(活動前通知,歡迎提供場地建議)
帶領人:崔妮
費用:每人200元,茶點請自備,或需店家低消

主辦:拆框工作坊 https://www.facebook.com/trini.poly/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20170528開放式關係abc講座


只有一個情人已經夠累了,為什麼還要複數伴侶?

開放式關係跟劈腿、性解放有關係嗎?
.
你曾聽過「開放式關係」嗎?或許已經在不知道是什麼的情況下實踐過了,或是曾在感情走到某些關卡時想過有沒有別的可能。如果你從未聽過、實踐過,或是想要了解、考慮實踐,邀請你/妳來參加這次活動。(伴侶一起來更有助於討論唷)

☆進行方式:引言介紹、現場問答討論
.
☆帶領者
.
崔妮,寫了台灣第一本異性戀開放關係者的論文,做了八年多婦女NGO工作,寫了五年多性別專欄,做了三年多人體魔朵,從政策到議題、從中產到社區、從解放到傳統…一路跨界。
.
兔兔,聊天會發起人之一,開放關係顛簸前進中,長期居住於深山鄉間,特色是可以邊放空邊講話
.
☆關於「拆框工作坊」 https://www.facebook.com/trini.poly/
.
2016年9月成立,每月固定舉辦異性戀開放式關係聊天會,提供空間陪伴實踐者互助、學習關於開放式關係經營的種種,與其中的酸甜苦辣。
. 
歡迎延伸閱讀,自2017年三月起,每週二、四固定分享交換日記:
http://polyamory-tw.blogspot.tw/2017/03/blog-post_16.html
.
☆時間、地點
.
* 時間:2017/05/28(日)上午10點到12點,請準時到場。
* 地點:小城外.咖啡時光(臺北市大同區民樂街34號2樓)。
* 費用:聽眾請繳交150元活動費,並點一杯店家飲料。
(活動費做為講師費、車馬費。)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交換日記】你一定要嘗試也會犯些錯 #崔妮



Rabbit:


抱歉上週沒有回你的信,上週發生了好突然的事情,我整個人有點當機了。雖然事情本身跟我無關,但因為算是認識的人,有一點點關聯的事,情緒受到一點影響。


隨著冒出來的報導越來越多,即使我沒有細看內容,也沒有透過朋友去打聽更多消息,甚至主動隔離網路上的討論,但我心裡一直冒出在花魁異色館開放關係版進版畫面的一段話:


「要改變你對一種情緒的感受得花一點時間,所以請心裡有個底:
這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邊做一邊從嘗試與錯誤中學習。
你必須做一些嘗試,而你也一定會犯一點錯。」  (道德浪女,143頁)


雖然寫的是對情緒的感受,而且書裡指的是關係開放之後可能會產生的獨佔慾、忌妒、吃醋、不安等等,提醒大家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想要實踐開放式關係總得學會新的方法面對這些情緒,而這些學習跟改變需要過程。


不過,我覺得也可以說是邁向開放式關係的維繫路上,基本上我們不只是改變自己對伴侶關係的觀念想法,同時也在改變或學習如何在這個預設一對一關係的社會中,發展跟維繫自己的開放式關係。得有嘗試,也一定會犯錯、會搞砸、會傷人或受傷,甚至,過去沒有處理好的,有一天可能得重新回來面對。


開放式關係牽涉多人,本身就是不容易的,而在這個預設一對一的社會中,要遇見能夠接受的伴侶,可能更難,這或許也是我們在聊天會中每每被提出的疑問,怎麼開口?怎麼溝通?怎樣能讓伴侶願意接受?哪裡能認識接受開放式關係的人?


談一對一關係的戀愛都可以搞砸的很慘了,何況開放式關係?但麻煩的是,當我們不是一對一,無論坦誠與否,都是一個很容易被道德批評、攻擊的位置,不管在私人的人際網絡中,或是公開的社交網絡,這真的造成多重的限制跟問題,一則,學習如何經營開放式關係缺乏資源,坊間很多學習兩性交往的管道,基本上是設計給一對一關係者,我們往往只能自己摸索,自己摸索就容易有盲點,就可能傷人而不自知,或處理的很糟糕卻拋諸腦後,等以後沒事就沒事,有事就爆了;二則,就已經沒什麼地方學習如何經營關係了,也沒什麼管道搞清楚自己怎麼了?自己該怎麼做?他人對我們的認知或想像卻是我們不會忌妒、不會對關係不安、沒有占有慾,甚至情緒都很穩定、伴侶很多之類的印象,「因為你們不就是開放了?」


這.......這跟我們所知大家的實際狀況,真的差太多了吧。


崔妮

2017/5/11

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交換日記】Smoke #崔妮

Photo by Candle smoke, CC BY 2.0


崔妮:

進一步來說,如果不出櫃的話,「在一起」跟「分手」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呢?

雖然感覺上這很像是單純的文字遊戲,但卻是長期以來很困擾我的問題。

通常我們會提起,甚至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中提到「我跟某人在一起」、「我跟某人分手了」,是因為與我們對話的人,或是我的生活圈中知道我的這段關係,當在一起的時候向大家報告好消息,當分手的時候也向關心著我的大家報告一下。

但是,如果沒人知道我們在一起,那又該向誰說我們分手了呢?而如果沒人知道,也沒辦法向誰說的話,這段關係的存續,是否又只是如同煙霧般的不真實?

我有過,我想妳也有過,偶爾會遇到一開始很熱情的對象,可能是從朋友或炮友開始,渡過一段(有時可能只有一次)還算快樂的時光,接著對方提出交往的要求…有時候不一定是正式的成為男女朋友,而是表態想要常常見面或是更依賴彼此。

妳開始覺得這是另一段好的開始,盤算著下次見面要做什麼,有時候不只是上床,也會吃飯看電影,接著有一天,對方突然就不再回訊息,或是說他交了真的女朋友,或是……總之,不會再見面了。

因為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跟任何人說過跟一個人在一起了,自然的,也就沒有跟任何人說我們分手了的必要。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地下情人。

我們似乎很容易發生不只一個地下情人的事,不真實的煙霧,似乎也隨著越燒越旺的火,而越來越擴大了。

by Rabbit 2017.05.09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交換日記】我願意 #Rabbit

Photo by sylvar, CC BY 2.0


崔妮:

開始思考要不要讓關係外的人知道,以及要用怎樣的方式知道,真的很讓人頭痛呢(抱頭)。

因為租約的關係,我即將搬去新的租屋處,新的租屋處是棟非常老舊的房子,房東以代為修繕房屋作為兩年的房租抵免,$$的部分是滿划算,就是非常花力氣。

我徵了幾個男大生來幫忙打包雜物,請了貨運人員來把大型廢棄物載走,找了水電工來把電線全部整理換新,自己買了油漆來粉刷,現在還在考慮要不要把鋁門窗換掉……

AN與AZ也都來幫忙了。

除了搬東扛西,也提供了我很多擺設、家電以及往後生活上的建議。

感覺很開心,因為以後在新的租屋處,主要是只有我一個人住在這裡,會與AN分居,與AZ繼續分隔兩地,但他們還是很盡力的為我考慮很多事。

人生中從未有其他時刻,比起在整理這個租屋處時,感覺更安心穩定。

其實很害怕人生中所有的好運與幸福,會一口氣在這個時刻消耗殆盡。

衝著這股安心穩定,不小心脫口問了「如果我要跟其他人出櫃,你覺得可以嗎?你是否願意仍然站在我的伴侶的立場,與我一起面對各種可能的事,而非屆時以理性旁觀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切?」

在這段安心穩定的氛圍中,得到了「我願意」的回答。

我想,我現在只是想要聽到這個「我願意」,不會積極的、衝動的、近期就真的去出櫃。

有誰能把握,出了櫃子,就是明朗藍天呢?

by Rabbit 2017.05.02